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

专家解析儿童用药十大误区

日期:2014-06-04 00:00:00 来源:执业药师协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0

  给孩子用药,您能做到合理正确吗?为了避免因用药错误导致对儿童健康的损害,记者采访了《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的作者,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冀连梅,解析目前一些常见的儿童用药误区,以提醒大家避开这些儿童用药的陷阱。

  误区一:没病滥用药物预防疾病

  药品是把双刃剑,对症是药,不对症是毒。西安某幼儿园给孩子服用病毒灵的处方药来预防病毒感染,就是例证。还有很多家庭常备板蓝根,认为在流感流行季节给宝宝喝能预防感冒。冀连梅强调,除了疫苗,世上没有神奇的预防流感病毒的药物。板蓝根也是药,不要随意给孩子服用。

  误区二:给儿童服用成人药

  药品有不同的剂量单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时候,一些医生还喜欢用简写,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提醒家长们仔细识别剂量单位。例如泰诺林在我国市场上有两个浓度的产品,混悬剂的药物浓度是160mg/5ml,而滴剂是500mg/5ml,如果家长不仔细核对浓度,很容易给错剂量。

  有的家长会给儿童服用自己服用过并觉得有效的药物,并按成人剂量减半,认为只要剂量减半就不会有问题。冀连梅提醒,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按成人剂量减半给儿童用药是不科学的。不能给宝宝随意服用成人药物,即使减少剂量也不行。

  误区三:搞混药名,看错包装

  统计显示,将近1/4的用药错误因搞混药名所致。例如,用于儿童退烧的泰诺林和用于儿童感冒症状的泰诺就很容易被混淆。此外,药品包装相似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同一家药厂生产的不同药品,外包装和尺寸大小都很相似,甚至连颜色都趋于一致,因此给孩子用药前切记仔细核对,以避免拿错药品、给错药物。

  误区四:几种药同时吃,中西药混吃

  事实上,无论中药还是西药,绝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不健全,因此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以避免损伤肝肾。如果病情需要多药同服,也应该知道如何正确服用。另外,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时,还需注意各药物的有效成分,以避免重复用药,加重不良反应。

  误区五:滥用或盲目拒绝抗菌药

  冀连梅提醒家长,应该理性看待抗菌药的使用。抗菌药是处方药,不赞成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使用抗菌药,但如果在就诊时,医生明确诊断是细菌感染并且开了抗菌药,就应当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用,而不应当抱有排斥心理盲目拒绝。

  误区六:把保健品当糖吃

  保健品市场一直很红火,不少家长怕孩子缺维生素或微量元素而选择给儿童服用保健品。为了吸引儿童,保健品的口味做得很好,以至于不少孩子把保健品当糖吃。例如,不少妈妈给孩子海淘小熊糖(一种儿童型多种维生素。口感好而且外形可爱,孩子们很爱吃),国外有多个小熊糖过量的案例报道,都是儿童趁父母不注意误服的。保健品吃多了也会中毒,要告诉孩子这不是糖,要把保健品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或者锁进柜子里。

  误区七:迷信跨界公知或朋友熟人推荐购买药物

  冀连梅提醒家长,不要轻信跨界公知或者朋友、熟人的推荐,私下给宝宝服用某些药物。因为每个宝宝的状况不同,生病的原因也不一样,应该由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后确定需要用哪些药。不向粉丝推荐药品,尤其是处方药,这应该是非医疗专业公知们的基本职业操守。

  误区八:迷信中药纯天然无毒副作用

  西药上市前都经过多期临床试验,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都会在药品说明书中注明。有些家长看到列出的不良反应就不敢给孩子服用或者自行减量服用,导致延误治疗或者药物浓度不够达不到治疗作用。

  中药由于是祖国医学文化的传承,部分没有经过特别严格的临床试验,因此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通常注明尚不明确。尚不明确只表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不代表安全。另外,100%植物来源的药物也不代表100%安全,提醒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吃所谓的小中药来强身健体,要牢记是药三分毒的古训。

  误区九:迷信贵药、新药

  贵药、新药的疗效不是一定会好过便宜的老药,药品的价格是由它的研发成本、原料成本、工艺制备过程以及流通环节等因素决定,并不是由药品对疾病的疗效决定。新药上市后还要进行第4期临床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有一部分新药会因为有严重不良反应而被淘汰撤市。

  误区十:海淘药品,认为洋货好过国货

  由于药品安全问题频出,导致家长们选择从海外淘药品。这其实是有更大的风险:其一,由于语言障碍,很多家长读不懂药品说明书,无法了解海淘药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其二,由于网上商家店主不具备专业资格,缺乏监管,很难保证药品质量,也很难及时获得药品的不良反应等信息。 

  相关链接

  儿童用药安全

  注意事项

  1.知晓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

  2.去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去正规药店买药

  3.听一线专业医师、药师的指导意见

  4.服药前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用药目的,确认用法用量,知晓禁忌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5.至少双人去核对,防止服错药,服用正确的剂量

  6.采用正确给药方式和服药方法

  7.存储方法正确(如避光、防潮等)

  8.将药品放置在儿童不宜触碰的地方

9.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清理过期药品

 本报记者  于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