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

硒是潜在的抗癌明星吗——不加甄选地补硒并不科学

日期:2016-04-20 00:00:00 来源:执业药师协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0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并因其具有潜在的肿瘤治疗、预防功能而备受肿瘤学专家和流行病学专家的关注。然而,硒所具有的治疗或预防肿瘤的生物学功能十分复杂。因此,我们只能从流行病学研究、实验室研究及临床干预试验研究,综合分析目前硒与肿瘤防治的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多种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硒的地理分布呈负相关性——低硒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这说明环境中微量元素硒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但是,究竟是低硒导致肿瘤的发生,还是人体出现肿瘤后继发低硒,目前尚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要揭示硒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奥秘,还需要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探索。

实验室研究

实验室研究发现,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抑癌功能。硒能协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并修复膜分子损伤,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防止机体细胞发生遗传变异或癌变;硒对DNA修复系统有激活作用,能对抗致癌剂对DNA的损伤;硒能通过激活淋巴细胞的酶系统,加强淋巴细胞的抑癌功能;硒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如此全能而强大的功能,使得硒及其化合物迅速成为“抗癌明星”。

临床干预试验研究

鉴于硒在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分析中的突出表现,科学家们迫不及待地想通过临床干预试验验证其真正的抗癌功能。

20世纪80年代初,中美合作团队在我国林县对2万余人开展了含硒营养素干预研究,取得了人群总死亡率降低9%,癌症总死亡率降低13%的骄人成绩。国外学者以硒作为化学药物成分进行防癌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也发现,每天补充200微克的硒,癌症患者的死亡率降低48%。

不同的试验结论

然而,质疑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国外有学者在前列腺癌预防方面做了大规模干预试验,在给予补硒之后,发现试验组与安慰剂组的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并无明显差异,提示补硒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并没有影响。甚至有人认为,体内的硒水平过高,可导致维生素B12、叶酸及铁代谢异常,进而影响心脏、肝脏等器官功能。

为什么补硒的干预试验会得出大相径庭的结果?根据大量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科学家们发现,补硒是否能达到降低癌症发生率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用补充剂之前体内硒的含量——对于那些已摄入充足硒元素的人群,硒补充剂并不产生有益作用,过量补充反而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不过,部分特定人群补硒后则会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吸烟人群血清硒的水平上升后,可以明显降低肺癌死亡率。可见,“低硒”不是癌症发生的唯一影响因素,而是众多环节中一员,与其他因素联合产生作用。

总之,硒所发挥的生理功能依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生物学背景而发生诸多变化,不加甄选地补硒既不符合科学原则,又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甚至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为此,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探索硒的生物学功能,拓展硒补充剂的适用范围,遴选出补硒的适合人群,将硒的抗癌潜能激发出来,造福人类。当然,患者也需在医生指导下科学补硒。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