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
很多妈妈可能都对“茵栀黄”这几个字不陌生。若新生儿黄疸严重,很多医院医生会给宝宝开“茵栀黄口服液”或“茵栀黄注射液”。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8月31日在其官网上发布《总局关于修订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2016年第140号)》,在其禁忌项下标注“新生儿、婴幼儿禁用”。注意事项增加:目前尚无儿童应用本品的系统研究资料,不建议儿童使用。增加警示语: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此类医疗机构应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患者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茵栀黄”类产品主要成分是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以绿原酸计)。辅料为无水葡萄糖、葡甲胺、甘油;用于肝胆湿热,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属上述证候者。到目前为止,从茵栀黄注射液中分离出的成分相当多,主要含有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等,其他已经检测到的成分还包括香豆素类、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类及有机酸类等。茵栀黄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变态反应的发生与所使用药物本身的药物性质无关,它是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进入机体从而引起的抗原抗体反应。茵栀黄注射液中含有的大分子黄芩苷、致敏物绿原酸及其他杂质,易作为抗原引起变态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能与给药剂量的大小有关,从中药传统的煎汁口服角度认为是非常安全的治疗量,经提取后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特别作为静脉注射剂,在用量上必须小心。因为同一剂量,由于给药途径不同,可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药是安全、有效、无毒的。有些中药广告也往往片面宣传,对其毒副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避而不谈或避重就轻,且常以“本品系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误导患者。而患者在用药时也往往忽视了中药的用法用量及其毒性,形成了认识的误区。正是由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问题存在片面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往往容易被忽视,在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观念下,长期、过量或者不恰当使用中药的情况时有发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中药安全性问题。
中药不良反应不仅可在使用单味中药时发生,还可在复方中药煎剂及中成药等各种剂型中发生。随着中成药的广泛使用,其已成为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品种,而中药注射剂又在其中占绝对多数。
广大公众一定要改变“中药安全无毒”的观念,正确认识中药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并存的现象。要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避免不辨证使用中药、超量使用中药、随意延长疗程等现象的出现。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