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
□ 罗 志
在祖国传统医学里,膏药有着较高的使用率。膏药的学名为中药硬膏剂,主要分为黑膏药、橡皮膏两大类,在我国很早就有应用。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即记载有膏药的制作和应用,清代吴师机也著有关于膏药的专著。19世纪后,以橡皮基质制成的硬膏剂逐渐增多。通过人体皮肤角质层的软化和皮脂的溶解作用,各类脂溶性、挥发性及刺激性膏药能以被动扩散的形式透入皮肤产生疗效,而且药物吸收后维持的时间较软膏等其他外用制剂长许多,利于药物的作用发挥。
在药理学上,膏药可起到保护、封闭及治疗作用,如护理中常用的普通橡皮膏可在皮肤上起固定敷料、保护创伤的作用;含有药物的膏药则兼有外治和内治的作用,如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疖的治疗等。
怎样才能正确使用膏药呢?贴膏药之前,首先应当清洁患处,可使用温水或医用酒精将患处清洁干净,避免用药时皮肤表面细菌滋生。有些人的汗毛生长过长、过密,会影响用药,应适当刮除。膏药要平整地贴敷在皮肤上,以对准部位、尽量不影响活动为原则。
黑膏药(如“追风壮骨膏”等)的基质是以植物油与黄丹经高温炼成的,药膏为黄褐色固体,使用前须烘热软化后贴于患处。一般人们在使用黑膏药时习惯用蜡烛等小火熔化,但这样如果掌握不当,容易造成温度过高,破坏药物有效成分。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将膏药浮于开水表面软化,擦干后即可使用。
橡皮膏(如“伤湿止痛膏”等)使用起来相对简单了许多,只用揭开贴敷即可。不过有时冬季里会出现黏性减小的现象,这时只需将膏药微微加热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患处如有破损、红肿等则不宜贴敷,以免造成感染。孕妇的腰腹部不宜贴膏药,以免药物的吸收影响到胎儿。
此外,用药过程中,如有发痒、红肿、出现丘疹或水泡等不良反应,要及时取下膏药并向医生咨询。另外,未用完的膏药应装回原包装内,干燥阴凉处保存。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