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

阿司匹林适用于哪些人群

日期:2017-05-26 00:00:00 来源:应急管理与宣传处 浏览次数:   字体:[ ]
0

□ 陈  月  王宇航

编者按

阿司匹林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抗血小板药,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应用价值。然而由于其具有的出血风险,使得很多患者,甚至基层医务人员对其顾虑重重。与此同时,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剂型、服用时间,以及适用人群等问题也存在多种意见和建议,到底哪一种最适合我国的人群,也需要予以规范。

为指导公众合理应用阿司匹林,使其充分发挥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风险的作用,本版从本期开始设立“关注阿司匹林系列报道”栏目,特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几个相关科室的专家,针对不同患病人群应用阿司匹林的问题展开详细讨论,敬请关注。

研究显示,每日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AP),对那些曾经有过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病史或接受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来说,可以大幅度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专家建议中老年男性、绝经后女性和肥胖、吸烟、少运动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坚持每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以有效预防心脏病发作。

然而针对不同的患者人群,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也并不完全一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笔者就阿司匹林的适用人群和不适用人群做一简要介绍。

高血压无禁忌证应长期服用

美国有关指南建议:阿司匹林应长期用于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6%~10%的人群,以防止首次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根据试验荟萃和指南,结合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量表,如果没有禁忌证,下列三类高血压患者应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 50岁以上单纯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良好,无禁忌; 50岁以下合并任一危险因素的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良好,无禁忌证;有血栓性疾病(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无禁忌证,血压控制良好。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腹型肥胖、冠心病家族史等。因为阿司匹林的作用是血小板血栓素A2生成,血小板的平均寿命为10天,因此停用阿司匹林一段时间后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就会消失,而高血压患者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是一个终身过程,因此只要没有禁忌证,阿司匹林应该终身服用。美国心脏协会高血压指南推荐阿司匹林无限期使用;欧洲高血压指南推荐阿司匹林终身使用。

对于高血压人群应用阿司匹林的合理剂量:抗栓协作组(ATC)荟萃分析证实每天100毫克(75~150mg)阿司匹林是长期使用的最佳剂量。每天低于75mg是否有效不能确定,而剂量高于325mg/天副作用增加,疗效反而降低。因此目前医学界达成一致,“小剂量”阿司匹林指每天75~325毫克,而长期使用的最佳剂量为每天75~150毫克。

贯穿糖尿病治疗始终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眼底微血管瘤和糖尿病性白内障所致失明。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可以防止眼底的血管内形成微血栓,避免视网膜发生缺血或出血。

同样强调,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患者必须控制好血糖水平及可能合并存在的高血压。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从何时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呢?一旦患者确诊患有糖尿病,就应该开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了,每日1次,每次75~100毫克,长期服用。

老人应用AP需谨慎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时,老年人确实更容易发生出血事件,但也应该看到,老年人同时也往往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的高发人群。面对这样的矛盾该怎么办?

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剂量越大,出血的危险越大。老年人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各种类型的出血,因此需要对使用阿司匹林的老年人进行更为仔细地观察。换句话说,应用阿司匹林时必须综合考虑老年人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以及阿司匹林导致出血的风险,权衡利弊。

或可预防老年性痴呆

一项针对美国5000名65岁以上居民的长达5年的研究发现,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对老年性痴呆病变发展有很好的保护效果,但不主张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另外,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减少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或改善老年性痴呆的进展,其可能是通过抗炎或防止小血管血栓形成起作用的。但是,也有研究得出了不同结果,认为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非甾体抗炎药,并不能降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风险。

笔者认为,老年性痴呆的真正患病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但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反复多次发作脑梗死等有关。如果这些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则老年痴呆的发生可以延缓。因此,在上述危险因素得到满意控制后,服用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可以达到预防老年性痴呆的目的。

哮喘者不能服AP

阿司匹林所致变态反应仅次于青霉素,按其特征分为支气管痉挛型、荨麻疹型、血管水肿型,还有混合型的。阿司匹林过敏症状中最常见的是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其次为哮喘,也可见过敏性鼻炎和湿疹。

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诱发剧烈哮喘,症状多在用药后2小时内出现,称为“阿司匹林哮喘”。其不是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而是与阿司匹林抑制了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有关。因为前列腺素合成受阻,由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白三烯及其他脂氧酶代谢产物(内源性收缩支气管的物质)增多,导致支气管痉挛,诱发剧烈哮喘。

所以哮喘患者不能服用阿司匹林。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