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
□ 陈 月 王宇航
肠溶片仍有胃肠道反应
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反应。这是由于阿司匹林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内源性的前列腺素具有减少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此外,阿司匹林在体内分解产生水杨酸,后者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故该药既直接损伤胃黏膜,又削弱了胃黏膜的保护机制,长期服用可诱发并加重消化性溃疡的发作,甚至引起消化道大出血。
阿司匹林的肠溶片则可以避免其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但由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还包括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间接损伤胃黏膜,因此也不可掉以轻心。
每天早晨6点~10点,人体的血液黏稠度较高,且血压、心率水平也高,所以,这段时间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时间。故有的医生建议患者晨起后立即服用阿司匹林,以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但为了避免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临床药师仍建议患者尽量在饭后服该药。根据药理学特点,肠溶阿司匹林服用后需3~4小时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可在每日晚饭后服用肠溶阿司匹林。这样既避免了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伤,又起到了抗血小板的作用。
大剂量服用影响听力
据报道,听觉正常的人每日口服阿司匹林4克,连服2天,其听力损伤的程度比未服用阿司匹林者加倍;关节炎患者如果服用较大剂量的阿司匹林,由强噪音导致听觉丧失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有些患者甚至会发生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这是由于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时,血浆中水杨酸水平升高(200~300微克/毫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而显著影响听力。临床主要表现为耳鸣,严重者可表现为听力受损,甚至耳聋。此外,过量服用阿司匹林还可以出现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意识混乱、乏力、瞌睡、出汗、口渴、恶心、呕吐或腹泻等轻度水杨酸中毒症状。
因此,在使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抗风湿治疗时,如果出现上述某些症状应该引起注意;如果不见好转,则应考虑停用阿司匹林,换用其他抗风湿药物。
不过,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病时,剂量都很小,一般在每日100毫克左右,这一剂量极少引起听力受损。即使出现听力减退、耳鸣等症状,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只有极个别病例可致永久性损害。
小心阿司匹林抵抗
临床发现,有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仍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或阿司匹林无反应现象。该现象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
1.阿司匹林用量不足或不能坚持规律服药,导致血小板聚集不能被完全抑制;
2.人体基因的多态性对阿司匹林产生的抑制效果敏感性不均一;
3.血小板糖蛋白的基因多态性影响机体对阿司匹林的反应,导致抗血栓药物表型抵抗;
4.某些非甾体抗炎药使阿司匹林无法发挥正常的作用。
对于已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的人群,可考虑联合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或以其他药物替代。有条件的话,应该先做血小板聚集率检查,如有阿司匹林抵抗或不良反应时应调换其他药物。实现个体化治疗加药学监护,加强患者服药依从性,去除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也对减少阿司匹林抵抗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意停药有危险
近来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如因某些原因(手术、拔牙、出现出血或过敏、不遵医嘱等)突然停药,易在短时间内诱发新的心脑血管事件。法国的一组病例研究发现,停用阿司匹林1个月,有4.1%的人发生了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或支架血栓;停用阿司匹林到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时间平均为10天。
另一组病例也证明,突然停用阿司匹林,是很多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停用阿司匹林应十分慎重,须经自己的医生同意才可。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
相关链接
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癌症吗?
200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应用阿司匹林的绝经期妇女的胰腺癌发病率比未用阿司匹林的妇女下降43%;且服用阿司匹林越多,发生胰腺癌的危险就越小。
美国波士顿卡尔瓦尔特医学院的科学家们经研究却得出结论,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将有可能导致胰腺癌。
但是,根据美国科学家新近完成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即使每个月服用阿司匹林的次数超过30次,也不会对胰腺癌的发病危险产生影响,不论受试者是男性,还是女性,也不管其是否吸烟。
英国的胃肠病学会杂志《内脏》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又发现,每天服用1片阿司匹林可以防止肠癌,且服用最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也可以使肠癌风险降低近1/3。
总的来看,阿司匹林与癌症的关系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