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践行“三抓三促”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监管思路,提升“专业立局”的专业深度,培养新一代的中药监管人才,近日,绍兴市局组织处室监管人员和绍兴市食药院中药所技术骨干组成考察组,赴中药产地开展实地考察活动。
考察组深入广西玉林、云南文山等偏远山区,考察道地药材阳春砂、文三七、广地龙、香附、莪术等药材的基地种植、初加工等情况,了解阳春砂、三七道地产区的变迁历史,以及新品种改良对中药产量的提升与外观性状的变化对中药质量的影响;掌握了非药典品种进口砂仁与药典品种砂仁两者之间的鉴别要点。
考察组还走访了中国南方药都——玉林中药材市场和文山三七国际交易市场,深入了解地方习用品及不同地区的用药习惯。深入了解中药大品种三七(年销售400多亿)市场近几年的销售情况和种植情况,重点关注种植过程中是否乱用壮根灵等生长调节剂,是否乱打农药等问题,整理掌握产地第一手资料,为中药质量的安全把关奠定了基础。
通过此次考察,考察组获益良多,并达成三方面共识:一是要做好监管思路的开拓与创新。作为监管人员既要树立服务企业、帮促企业的意识,更要有监管新思路,尤其是在中药农药与生长激素残留检测方面,我们应该有超前的意识,积极探索研究,建立相应的非标方法,帮助企业筛选优质安全的中药材,提升我市中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做好监管人员的培养与传承。药品监管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尤其是中药,人员技术的积累与传承尤为重要,随着中药道地药材的产区不断的变化、中药栽培种植的兴盛,传统中药的性状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监管人员唯有多跑市场、扎根产区,了解最新信息,掌握最新情况,才能在监管中当好行家里手。三是做好种植基地建设与发展。应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加强GAP种植基地的建设,尤其是大品种,更有必要在道地产区建立种植基地。鼓励中药企业将产地加工与GMP实行一体化,在道地药材主产地建设一批单品种饮片厂,实行饮片厂的前移,将中药材生产种植的规范与饮片生产规范相结合,保证中药的品质与疗效,提升中药企业的知名度。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