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药上山进岛”便民服务点建设是2019年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椒江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大陈”建设嘱托,以解决大陈岛百姓“购药难”所需所盼为惠民目标,仅用时30天率先提前超额在全省建成4个海岛便民服务点,设立全市首台24小时自动售药柜,供应品种增加60%以上,群众可直接在点位快捷订药用药,代购时间由原来的至少1周时间缩短到1天,可惠及岛上群众和游客逾10万人次。便民服务点启用以来,已为群众代购药品42起满意率100%。
一、创新便民设置,三种模式实现“传统型、出岛买”向“智慧型、不离岛”转变。
根据就近便民原则实施一点一策,设置3种模式4个点位实现便民服务全覆盖,基本涵盖岛上用药需求,切实解决岛上群众“买药远、买药难”问题。一是“30%增购+代购”模式扩品种。依托卫生院资源和靠近居民区特点,在上、下大陈卫生院服务点增配30%基药目录外药品和代购群众所需药品,根据处方登记购药信息以“互联网+”方式,配送药企远程审方、远程指导、即时配送,在库品种增加60%以上,极大方便了群众购买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原先岛上不能提供的药品只能通过熟人出岛代购的红花油等急需用药能在服务点随用随买。二是“连锁门店+24小时自动售药机”模式提效率。立足方便游客用药需求,在下大陈码头游客中心设立24自小时动售药柜,可在线查询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说明书等信息,游客在配送的30余种药品中自助选药,使用微信支付宝一键支付,简单高效。三是“连锁门店+按需配药”模式解难题。根据一江山岛无居民仅有游客的特点,在一江山岛战役遗址史料馆联合连锁企业按需配药,通过24小时便民电话下单,为岛上游客提供40余种急救、常用药品和药师在线远程咨询服务,解决了一江山岛无药店难题。
二、优化便民流程,三个途径实现“药价贵、群众跑”向“零利润、上门送”转变。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减程序、减手续、减环节,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原先代购药品需耗时一周左右,现在便民点常用药品能随用随买,即使通过代购方式配送也仅需1天,群众满意率100%。一是减程序即用即买。在4个便民点均建立常用药品库,提前预配或增配群众急需的药品,并针对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病人设立方便门诊,实现常用药、急需药即用即买。二是减手续送药上门。开通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印发便民联系卡,有代购需求的群众可以电话订药,便民点管理员主动上门送药并指导用药,此外还依托瑞人堂网络销售、电子处方、远程审方平台,探索自动售药柜网络帐户“一键订药”。74岁的老垦荒队员吴荷妹成为上门服务的第一个受益者,不到3分钟就收到电话订的感冒药。三是减环节降低药价。减少药品流通中间环节,便民点增购药品实现零差价,配送企业代购的药品和自动售药柜经营的药品销售价格平均低于市场零售价,并对游客紧急用药实行按需免费。岛上急需药季德胜蛇药片(0.4g*60片)便民点售价95元远低于市场零售均价115元,降幅达到17.4%。
三是提升便民效能,三项制度实现“单一性、阶段化”向“综合性、长效化”转变。
将单一代购服务向多元服务体验延伸,通过一站式服务打造购药服务点、药学服务点、放心消费点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实现便民服务效能最大化长效化。一是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实施专业监管+综合评估的规范管理,一方面加强对便民点的药品质量、购销渠道、储存情况、药师服务的监督检查,落实主体责任,“量身打造”点位药品安全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服务流程图及相关记录台账,开展管理员药品质量安全专业培训,确保群众用药安全;另一方面加强动态评估管理,制定便民点运行管理标准,健全退出机制,对已建服务点利用率、满意率、知晓率、药事管理员服务水平及群众用药情况实行跟踪回访评估,对使用率和信用度不高的药品和配送企业按实动态调整,确保便民点规范有序运行。二是建立常态化服务制度。加大便民惠民政策宣传和群众用药科普宣传,定期组织药师志愿服务队上岛开展各类药学服务,知名医药企业不定期为服务点捐赠药品,并设立放心消费服务点,对增购代购药品种类、品牌、价格等信息进行公示,及时吸收合理的购药体验建议。目前已开展活动3次,滚动播放宣传片1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捐赠药品50余种,受益群众达500多人次。三是建立长效化激励制度。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政府+企业+群众+便民的全链条合作普惠制度,加大绩效奖补激励,通过财政补一点,企业贴一点的办法配齐配好软硬件设施,推动税收和医保政策倾斜,建成群众需求信息档案,实现2家药企与便民点的通力合作,并针对长效管理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定期会诊,联动指导,实现群众需求、便民服务点和配送企业全面对接,确保“送药进岛”民生实事项目长效运行,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互利共赢。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