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青田县局结合省政府民生实事、数字化改革、“三比一讲”争先创优竞赛等重点工作,坚持标准引领、数智引领和党建引领,着力打造便民惠民、安全长效的民生药事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购药用药的安全感和获得感。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送药上山便民服务点11个、“网订店送”药房4家、民生药事服务站2家,在全省率先投入运行送药上山进岛便民服务车;累计开展现场药事服务活动176场次,服务人次26000余人次。
一、标准引领统一尺度,提升药事服务规范度。一是统一建设标准。综合考量辖区人口分布、周边村卫生室及药店分布情况、群众用药需求等因素,立足侨属侨眷、留守老人、游客、学生等特殊人群的购药用药需求,选择合适点位推进送药上山便民服务点、民生药事服务站建设,明确各点位功能布局、人员配备、工作流程等内容,统一悬挂标志标识,配备药械科普宣传架、过期药品回收箱等设施。根据药品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模式、门店分布等特点,择优选择门店开展非处方药“网订店送”业务,细化配送品种、配送范围、配送时间、配送流程等内容,严禁假、劣药和疫苗、血液制品等特殊管理药品以及退热、止咳类药品实施“网订店送”。二是完善运营机制。构建“药品经营企业+所在地卫生院+村委”三级联动服务模式,日常由村委指定专人负责收集群众用药需求,并做好登记、存储、发放等环节的规范管理,确保药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针对村多、路远、居住人口分散、公共交通匮乏的县情,在全省首创送药上山进岛便民服务车定点配送模式,采取“专人+专车”“配送+服务”模式,在各送药上山便民服务点之间提供巡回药事服务,配送区域覆盖各自然村。三是实施动态考评。联合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医疗保障局等多部门建立联合评价机制,对送药上山服务点、服务车开展运行前联合评价和运行中“一年一考评”,对通过联合评价的便民服务点每年给予运行费补助,对评价不达标的服务点和服务车启动退出程序。根据“民生药事服务站”运行实际,定期开展星级评价,引导各服务站及时调整药事服务项目,完善软硬件设施,争创5星级、4星级优质服务站。
二、数智引领优化路径,提升药事服务便捷度。一是“网”上预约送药。充分利用饿了么、美团、企业微信商超等网络平台,为群众提供自助购药服务,线上下单后由第三方平台、企业员工、或送药上山便民服务车将药品、医疗器械配送至服务点或定点配送上门,实现不出门、不出村便捷购药。选取2家“网订店送”门店试点对接“浙里办”慢病问诊平台试点,经互联网诊疗开具处方后进行慢病药品配送。截至目前,累计完成网络配送1778单,其中“网订店送”药品配送1002单、服务车送药776单。二是“键”上快速支付。加强与县医疗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农商银行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对接,优化送药上山便民服务点支付方式,通过将服务点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配备医保移动POS机等方式,实现医保移动支付全覆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服务点卫生院每年给予600元的POS机运行费用补助,推动移动支付机制常态化、长效化运行。三是“云”上智控风险。充分利用数字化场景应用提升药事服务的透明化程度,在送药上山便民服务车上安装GPS、温湿度监测系统,对车辆运行路线、配送储运温湿度、药品配送销售等进行全流程监测;在民生药事服务站内开辟阳光药事服务窗口,通过电子显示屏实时播放中药打粉、熬胶、切片以及中药饮片代煎等服务过程。贯彻“线上线下一致”原则,对“网订店送”药店“非接触式”网络巡查,巧借医保摄像头及时掌握药店进门处是否对购药人员测量体温、药师是否在岗、人员是否佩戴口罩、店堂内是否定期消毒等情况,并通过约谈、提醒、上门督查等方式落实问题整改。
三、党建引领丰富内涵,提升药事服务满意度一是壮大服务力量。以县药学会为桥梁纽带,广泛吸纳药学志愿者、基层医疗机构乡村医生、乡镇部门党员志愿者等红色力量,壮大一线药学服务力量。按照药学会团体成员单位的地理位置,以理事长、副理事长为总负责人,组建11支人员相对固定的药学服务团队,定期开展义诊、送药、健康咨询等专业服务。二是下沉优质资源。以送药上山便民服务点、民生药事服务站为固定阵地,以送药上山便民服务车为流动阵地,为群众提供用药用械指导、量血压、药学志愿服务、安全用药知识讲座、家用医疗器械使用指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中药辨识、网订店送、过期药品回收、个人自用医疗器械校准代办等11项服务。针对部分行政村位置偏移、公共交通匮乏、村民出行不便的情况,主动前移关口,由党员志愿者带头送服务上门,切实推动药学服务向基层一线延伸。三是延伸宣教触角。结合主题党日、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走村入户开展“传播+践行”的知识宣讲活动,向群众普及药品、医疗器械相关常识,提升安全用药、科学用药意识。结合微电影、宣传海报等形式,及时展示民生药事工作进展,公布服务点地址、服务内容等实用信息,不断提高公众对药事服务的知晓度和认可度。
信息来源:青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