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磐安县局立足“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基础,聚焦做好山的文章,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途径、新模式,建立林药结合、立体栽培的铁皮石斛新型栽培模式,以科技引领、标准引路、循环相生,使“一亩山万元钱”成为现实。通过推广林下仿野生铁皮石斛的有机栽培模式,有效实现环境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其它山区县发展林药结合的新型生态高效优质中药材产业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绿色经济生态富民之路。
一、从生态栽培示范基地扩展至其他示范基地。在磐安县新渥街道祠下村建成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标准化示范基地110亩,在建基地70亩,形成“基地+科研+观光”经营模式。按照“创建拟态药园,推广有机管理,提升源头品质”目标,基地内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从产地环境、种苗选择、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产品销售、质量溯源等各个环节,实行规范化管理,实现生产过程零农药、零化肥。扩展至建成药旅融合示范基地180亩,磐安县方正珍稀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中药材行业先进基地、省级农民田间学校、浙江农艺师学院示范实训基地、金华市农村科普示范基地、金华市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并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品字标“丽水山耕”认证。
二、从生态栽培技术规程拓展至取得一批技术成果。制定企业标准《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明确林下仿野生栽培的技术措施和具体参数。参与制定《铁皮石斛生产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市级地方标准和《中药材基地观光采摘服务规范》、《农田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规范》、《主要中药材化肥定额制的限量标准》、《美丽田园建设规范》等4个团体标准。收集整理相关标准29项,建立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技术标准体系。通过项目实施,制定或参与制定《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铁皮石斛生产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等5项标准。合作论文《不同干燥方法对铁皮石斛花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时珍国医国药》上发表。共同发明“林下近野生药蔬复合种植结构”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三、从生态栽培示范推广延伸至加快技术辐射推广。邀请省市县技术专家,面向公司上下游合作单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药材种植户等,采用集中讲座、现场观摩、技术辅导等方式,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铁皮石斛栽培技术等培训。通过技术服务、购销合作等模式,在磐安、永康、武义、东阳、萧山、丽水等地以及福建省建宁县、贵州省江口县、江西省吉水县、鹰潭市等地,辐射带动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基地2450亩。延伸至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创建辐射基地等多种途径,宣贯推广标准化技术。承办磐安县铁皮石斛花节,提高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新华网、央视三农之声、中国经济导报、浙江日报、浙江公共新闻频道、金华日报、磐安新闻等媒体对项目单位进行了采访报道。
四、从生态栽培活树附生模式延展至促进产业提质增效。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通过活树附生模式,在自然环境下培养铁皮石斛,保障铁皮石斛的野生品质,从而提高其商品经济价值。同时,铁皮石斛林下栽培不占用耕地,不破坏环境,林业与园林资源得到共享,能有效解决退耕还林造成的农林业矛盾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项目通过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达到“优形、优质、优价、优效”目标。在接近自然环境下培养铁皮石斛,产品有效成分总黄酮、总酚含量显著高于设施栽培,铁皮石斛鲜条市场价格高于设施栽培的3倍。林下仿野生栽培不占农田,基本无病虫害发生,极少人工维护,土地、农资、人工成本更低,亩均收益是大棚栽培的1.7倍。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