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引导“颜值经济”合规健康经营,清朗医美行业风气,鹿城区局结合“药剑”行动,创新推行“红绿灯”分类监管,以“绿灯机制”推进一体化监管,以“黄灯机制”严肃警示教育,以“红灯机制”查办典型案件,循序渐进提升监管效能、推动医疗美容行业有效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一、绿灯畅通,贯连日常监管处置链。实行医疗行业全链条监管,打通各个环节。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把牢准入关口,统筹登记管理、“证”“照”信息共享等方面,压实资质审核环节;打通部门壁垒,以一体化综合执法为载体,联合街道、卫健、消防等部门将联合抽查、检查推向常态,检查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是否从合法渠道购得医疗器械、是否使用未经注册的药品及医疗器械等。今年6月以来,累计开展联合药械执法3次;形成闭环处置,明确要求将医美诊疗活动、涉医美经营活动以及涉医美药品器械等纳入监管重点,对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全面实施“周报表、月研讨”制度,坚决落实动态跟踪到底,确保盯住一个问题、解决一批隐患、提升整个行业。
二、黄灯警示,树立消费投诉指向标。梳理辖区内消费纠纷数据,对投诉举报集中的医疗美容企业逐一走访,以“送法入企”遏制不良苗头。今年3月以来,结合营商环境“一号工程”建设,按月安排走访计划。以南郊所为例,对收到投诉较多的辖区内某医疗美容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分条缕析梳理涉及的虚假广告、医疗器械安全等投诉,针对性成立“药械化管理助企小分队”“广告法服务小分队”等多支队伍,深入企业开展座谈,靶向宣贯政策法规,截至目前已开展对话34次。切实亮起黄灯,反向帮扶分析其成长周期中风险隐患点,以法治素质提升企业内核实力,消费举报投诉处置率达100%。
三、红灯惩戒,延伸典型案例辐射面。严守底线,加大药械化监管力度,连续查处6起医美行业相关医疗器械、化妆品案件,高压态势拉起安全警戒线。持续推进医疗、医疗美容、生活美容广告在线监测和属地排查力度,从快从严清理处置发现涉嫌违法广告线索。例如,鹿城区局近日接到举报投诉线索,反映辖区某医美机构在天猫等平台网店销售的商品页面发布非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产品广告使用医疗用语,未经审查发布医疗器械、药品的违法广告行为,高度重视,立即响应,专人专事专项推进,确定性质予以立案;集中精力,第一时间收集材料,分析研判,顺藤摸瓜固定线索,目前案件正在调查阶段。秉承对行业违法违规行为从严处置原则,切实闪烁红灯,定期联合媒体发布查办的典型案件敲山震虎,放大影响面,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迈步健康发展轨道。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