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巩固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成果,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黄岩区局聚焦“靶向治理、强基固本、智治共治”,推进药品安全巩固提升暨打假治劣“药剑”行动走深走实。全年累计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11次,共查办药械化案件78件。
一、聚焦靶向治理,风险排查见行见效 。一是整合谋划优势,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联合药械化监管科室、药品检查中心、执法大队等成立药剑行动专班,主动对接上级部门,畅通交流渠道,发挥整体效能优势。于年初统筹布置药械化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科所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分阶段分重点稳步推进专项行动。建立例会制度、联络员制度、风险会商机制、统计上报制度等,确保打假治劣“药剑”行动落地见效。二是聚焦隐患排查,落实药械案件查办。聚焦重点产品、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强化风险隐患排查的靶向性和精准性,加强处室联动、科所联动、跨部门联动,全年联合卫健、医保等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11次,查办药械化案件78件,罚没款95万余元,有效打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及销售无证、假劣、过期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定期开展药品安全风险会商,综合分析监督检查、投诉举报、抽样检验、信息追溯等情况,建立风险清单,及时消除和化解风险隐患,共开展风险会商4次,对48条风险清单予以闭环。
二、聚焦强基固本,基层监管走深走实 。一是三分类动态监管,实现基层量质提升。为提升基层药械质量管理水平,解决群众用药安全“最后一公里”,制定《黄岩区药械质量强基工程建设方案》,对基层小诊所实施三分类动态监管,即A类(规范示范诊所)、B类(提升培育诊所)、C类(重点监管诊所),明确12项建设标准,通过培育A类、提升B类、严管C类诊所,促进小诊所药械质量管理水平稳步整体提升。截至目前,已核查抽查小诊所182家次,创建A类16家,创建完成率123%,C类小诊所数量降低至10%以下。二是竞争性比选实训,筑基专业队伍建设。优化省、市、县三级检查员梯队,创新开展“90后业务能手竞争性比选考试”,选拔出一批药械化青年检查员,为省“尖兵领航”、市“强雁”行动提供新鲜血液。组建基层所药械化“全科哨兵”,开展“强基工程”药械质量监管能力提升考试,组织线上+线下培训实践,人均达74学时/年,深化新老帮带、“群雁”齐飞、哨兵补位的药械化检查专业队伍长效建设机制,提升基层药店、诊所药械质量监管效能。
三、聚焦智治共治,长远机制思变谋变。一是依托智慧监管,创新监管服务模式。先试先用“浙造器械?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管平台”等数字化改革成果,打造“事前预警+靶向监管,企业自律+机制协同”的网销医疗器械智慧监管新格局,该项工作成功入选省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育选案例。另一方面全省首创开发“药e通-医疗机构药械质量管理系统”,实现医疗机构药械在线质量验收、效期提醒等功能,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数字化管理水平。二是搭建共治平台,畅通宣贯引导路径。通过在双微平台开设工作专栏,开展法律法规、典型案例、整治成果宣传,营造“人人关注、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民生药事服务站、共享空间、科普宣传基地等载体功能,组织开展药品安全宣讲进社区、进校园、进药企等“多进”活动,全年已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7余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2期药械质量三色榜,发挥社会激励和惩戒作用。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