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起,海宁引进省级农科院种植技术,开始了人工种植桑黄历史,经过9年多种植实践和桑黄药用价值研究开发,目前已成为省内规模最大的桑黄人工栽培基地,海宁桑黄于今年1月成功入选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六部门公布的《浙江省道地药材目录(第一批)》,成为桑黄的道地产区。海宁市局立足职能主动作为,探索出一条“科技立业、标准兴业、生态共富”的药助共富之路,实现企业和村集体经济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一是科技立业,打造工厂化桑黄研究与人工栽培示范基地。通过部门的牵线搭桥,先后与浙江省农科院蚕茧桑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科院开展深入合作,制定发布了海宁市地方标准《桑黄人工栽培技术规范》和《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企业标准》。同时,加强桑黄种质资源研究,通过签订桑黄菌种制作技术开发合同,将上海市农科院通过建立桑黄种质资源库、筛选选育的优质新品种带到海宁桑黄基地应用示范。
二是标准兴业,主动服务助企找准桑黄市场化共富新赛道。海宁市局在了解到企业在谋划桑黄产业发展及拓展药用领域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主动服务帮助企业开拓发展思路。针对企业需要,帮助公司与药厂对接进行桑黄的药用价值开发,指导企业申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帮助企业进行质量标准制订和研究、联系接洽,完成注册资料准备和申报工作等。2022年5月27日,浙江省桑黄中药材标准和饮片炮制规范正式发布,正式确定了桑黄的“新身份”,实现从高附加值农产品到大健康药材发展目标,现在两家桑黄种植企业的合作扩展到了华东医药、桐君堂、佐力药业等要药企,每年销售额可以增加近千万元。
三是生态共富,实现人工桑黄种植链绿色可持续优质闭环。建桑黄“农光互补”基地,打造农业生态高效样板,基地与晶科能源合作在桑黄种植大棚上建成我国首个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开创“棚顶发电、棚下种菇”的新模式,棚顶棚下年产值共计约4600万元。“镇、村、企”结对抱团发展,建设桑黄种植“共富工坊”,通过定向招工、灵活就业等模式,提供灵活就业岗位50余个,年增收2万余元。建立项目保底收益,根据企业盈利情况,吸纳“共富合伙人”,每年获得股金分红,现海宁康脉公司桑黄生产车间已有“共富合伙人”5人,该车间可年产桑黄300公斤,合伙人年增收5万元。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