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近日,常山县局召开“三小”(小诊所、小药店、小美容院)经营使用药品安全问题治理专题学法沙龙活动,通过“理论+实践”“案例+研讨”的多元形式,推动基层执法人员监管水平全面提升。
一、专题培训强基础。常山县局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细则,结合辖区实际编制《常山县“三小”经营使用药品安全问题治理现场检查指引》,根据目前全县58家“三小”单位监管台账,对检查要点、法律依据、常见问题及处置流程进行详细讲解,明确“三小”主体资质审查、购销渠道合法性、储存条件合规性等核心内容。现场通报近期查处的“违规销售处方药”“供货商资质不齐全”等典型案例,强化执法干部法律条款应用能力,同时对各基层所做出风险提醒,要求针对农村地区、城乡接合部等“三小”集中区域,梳理“阴凉区温度超标”“过期化妆品未下架”等风险隐患清单,为开展靶向监管提供精准指引。
二、互动研讨破难题。各基层所执法人员围绕日常监管中的“疑难杂症”展开深度交流。针对“药品储存条件不达标,个别小诊所因空间限制,未配备阴凉柜或温控设备”“过期化妆品处置不规范,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存在销售风险”等隐患问题,与会人员通过集体讨论探讨解决方案,对条件受限的小诊所,指导其调整药品采购目录或配置小型阴凉柜等方式整改,对屡教不改的经营者加大处罚力度,同时通过“以案释法”强化警示教育。
三、总结成效再推进,明确建立“五色”动态监管机制,公布各基层所“三小”整治进展情况,要求对照“五色清单”进一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推行三项举措:一是开展“局所、所所交叉互查”,提升监管视角;二是实施“以查代训”,组织新进执法人员跟班学习;三是建立“回头看”机制,对整改单位进行30日效果追踪,确保药品安全整治见实效、管长远,切实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此次学法沙龙通过搭建“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有效破解基层药品监管中的法律适用难、标准执行难等问题,为破解“三小”监管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常山县局将持续深化“培训+实践”监管模式,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切实筑牢药品安全防线,守护群众健康权益。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