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三小”经营使用药品安全管理,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常山县局组织成立专项检查组,对“三小”单位开展监督检查,通过建立“五色”动态监管机制,推动药品安全治理走深走实。
一、创新机制,实施“五色”动态监管。本次行动由县局统筹协调,整合行政执法队、药品监管分局及基层所专业力量,成立10个专项检查组,通过“科所队联动+片区交叉互查”模式,对各经营主体开展多维度检查,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创新建立“五色”动态监管机制:对立案查处单位标注“红色”重点监管,责令整改单位纳入“橙色”跟踪管理,一般问题整改单位实施“黄色”警示,检查无问题单位给予“绿色”通行,未检单位标记“蓝色”待查清单。通过“一店一色”精准画像,形成分级分类监管闭环,推动专项整治精准发力。
二、聚焦差异,精准排查风险隐患。针对不同业态实施差异化监管,小药店严查药械购进渠道、处方药销售管理及药械规范储存等情况;小诊所紧盯药械产品合法性、进货查验制度落实、违规使用医美药械等情况;小美容机构聚焦化妆品注册备案情况、经营使用超期化妆品、非法开展医美项目等,根据风险“排雷”清单,分类制定整治标准。截至目前,累计排查经营主体66家,同步建立“五色清单”电子台账,实现风险隐患“销号管理”。
三、长效跟踪,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建立“30日回头看”追踪机制,通过“一企一档”跟踪问效,实施“线上数据监测+线下实地复查”双举措,对橙色、黄色预警单位整改情况开展“验收式”核查,确保问题整改率100%。针对红色预警单位,实行“一案一策”重点督导,并纳入“三小”重点治理对象清单。同步开通线上咨询通道与专题培训,利用微信群提供咨询服务,累计组织召开从业人员参加专题培训3场次,推动行业从“被动整改”向“主动规范”转变。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