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县动态 > 详情

北仑区多维发力强化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

日期:2025-07-03 15:41:00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0

为进一步加强药械产品上市后的监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北仑区局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业务培训、严格督查督导,加强科学研究,持续强化药械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护航群众用药用械安全。

一是坚持监测促管,防范风险隐患。构建“市场监管、卫健部门、医疗机构”横向监测网络,加强与卫健部门的协作配合,持续关注集采产品类、群众关注度高、不良事件发生频繁的药械化产品,开展实地督导服务工作,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不良反应监测(事件)工作的难点、堵点进行一对一梳理指导,现场讲解系统填报、报告原则、不良事件的定义、常见类型的判断,针对已提交报告出现的问题,对报告的完整性、实效性、严重案例进行详细分析,督促医疗机构严格落实整改。截至7月1日,先后走访调研了7家医疗机构,召开座谈会2次,督促区级医疗机构发挥不良反应报告主渠道作用。

二是坚持培训指导,提升监测能力。每年对新变更的监测人员进行一对一指导,完善各监测点的网络信息,及时调整监测人员信息,确保不良反应(事件)监测落实专人专岗负责。通过“线上培训+线下检查”等多途径向企业宣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进一步落实药械化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主动收集上报药械化不良反应主体责任,有效提升医疗机构的主动监测意识和能力,加强风险信号挖掘处置能力。截至7月1日,共开展培训2次,培训单位31家次,现场检查14家次。

三是发挥哨点优势,确保报告质量。扎实推进哨点医院监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监测哨点优势,不定期开展风险会商,探讨解决在药械化不良反应(事件)、专项检查行动和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重大隐患。建立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定期撰写《北仑区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评估分析报告》,联合卫健部门发放给辖区内所有药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通过奖惩、通报、约谈等方式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管,全面提升医疗机构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截至7月1日,全区监测单位共上报医疗器械风险信号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777份、化妆品报告127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230份。



打印 关闭